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1日在京聯合發布《日本經濟藍皮書:日本經濟與中日經貿關系研究報告(2025)》。藍皮書指出,盡管中日貿易相互依賴的不對稱性擴大,但貿易互補性依然顯著,合作潛力巨大。
《日本經濟藍皮書》主編閆坤發言。
藍皮書稱,2024年度,日本經濟呈現復蘇趨勢,但步伐較為緩慢。受通貨膨脹因素影響,2024年日本名義GDP超過600萬億日元,達到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但實際仍然保持超低速增長狀態。就業環境改善促進消費復蘇,與半導體、節省人力相關的企業設備投資需求也在增加,但出于對物價上漲的強烈警惕,內需仍處于弱勢水平;日元貶值帶動出口增長,受益于海外投資收益和入境游客消費增長,經常收支順差顯著擴大;日本央行對貨幣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歷時八年的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繼2023年日本名義GDP規模被德國超過之后,去年日本名義GDP規模仍小于德國,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藍皮書認為,展望日本經濟走勢,是在內外壓力下艱難復蘇。就業環境改善、投資需求增加、訪日游客消費擴大、出口貿易增長,可為日本經濟復蘇提供助力。但同時,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國際政治局勢緊張、全球供應鏈震蕩、世界經濟增速減緩,這些因素會對日本經濟復蘇造成較大壓力。從短期看,日本經濟將會繼續維持復蘇基調,但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中長期看,日本經濟社會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仍難解決,日本政府也在嘗試進行適應性調整。可以預見,日本經濟將在較長時期內處于一個結構性問題深化和適應性調整并行的狀態。
就中日經貿現狀和發展前景,藍皮書指出,2024年,中日雙邊關系在高層互動的引領下呈現回穩改善態勢。受內外因素影響,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進一步下降,但中國市場對日本企業仍然至關重要。在RCEP框架下,中日經貿合作也持續深化。2025年,面對保護主義加劇、全球供應鏈分裂及經濟增速放緩等挑戰,中日經貿關系迎來深化合作的機遇。雙方應深化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及“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場合作;通過結構性互補釋放協同勢能,在“銀發經濟”“雙碳”及數字經濟領域拓展合作;并通過促進雙向投資激發經濟活力。盡管地緣政治風險依舊存在,但中日仍有機會攜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區域供應鏈穩定,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發展。
這是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編著的第18本《日本經濟藍皮書》。本期以“世界經濟格局變化下的日本經濟”為主題,設有總報告、分報告、世界經濟格局變化下的日本經濟3組欄目,對日本財政、金融、產業以及對外經濟關系的動態變化、存在問題、未來走勢進行全方位分析與展望,并探討了中日經貿合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誠利和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